您好,欢迎光临黄石市交通运输局! 无障碍阅读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交通动态 > 交通快报

曾经繁华的外贸码头,正蜕变为滨江文化园区

发布时间:2024-05-17 15:44   来源:黄石市交通运输局

分享:
 

外贸码头近景

外贸码头全景


江风送爽,江水滔滔,江边绿草如茵,好一幅长江边上的美景图。

漫步在黄石港外贸码头,放眼远眺,不见昔日货物堆积、机械轰鸣的景象;取而代之的,是一幅整洁干净、绿意盎然的滨江景观新景象。

黄石港外贸码头,曾是黄石对外开放的窗口。随着长江大保护政策的推进,如今的外贸码头正蜕变为集游轮码头、综合商圈、江滩公园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滨江文化园区。

见证城市开放与发展

黄石因港而兴、因工而荣。新中国成立后,经过几代人的努力,逐步形成了上起艾家湾、下至道士洑,岸线全长19.74公里的黄石港。

在黄石港外贸码头和客运码头一带,与老码头密切相关的一些城市地标,老黄石人记忆犹新,它们甚至屹立到今天。比如,黄石市第一个大型商业经营点贸易大楼(1954年建成于黄石大道西侧,后又名红旗商店、百货大楼等),湖北省第二座钟楼、黄石市当时第一高楼黄石钟楼(1980年5月1日正式运行,楼高9层,位于交通路步行街),黄石市第一座人行天桥黄石大道人行立交桥(1989年建成通行,连接当时黄石最大的商场、商业街,通向大轮船码头和长途客运站),等等,成为城市不可磨灭的记忆。

从内贸到外贸,是黄石港口开放的步伐。

黄石港外贸码头作为重要的物流节点,自建立以来,就一直扮演着黄石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角色。

据有关资料表明,黄石港外贸码头为黄石的交通运输、对外开放、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——

开启了国际运输业务:1992年6月10日,外贸码头首次开展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业务,标志着黄石港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。

迈出了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:1993年6月15日,黄石港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。随后,开辟了多条国际航线,促进了黄石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贸货物往来。

实现了外籍船舶运输的突破:1994年11月1日,外贸码头首次靠泊巴拿马籍“三蒂一号”外轮,开启了外籍船舶直达黄石港的运输业务,进一步拓宽了黄石港的国际运输网络。

开通了集装箱运输的“江海直达”:2011年12月2日,黄石港外贸码头成为长江干线港口集装箱班轮的始发港,开通了至韩国的近洋航线,实现了集装箱运输业务的“江海直达”,提升了黄石地区的物流效率和国际竞争力。

……

一系列发展历程、一个个重要节点,展示了黄石港外贸码头对城市经济与发展的重要影响。

黄石港务集团工作人员欧阳高明表示,在黄石新港正式投产之前,黄石港外贸码头是黄石地区最大的一个综合性码头。从1990年至2021年5月,黄石港外贸码头(含扩建工程)累计完成内外贸货物吞吐量近6000万吨,集装箱吞吐量高达29.2548万标箱。

这些骄人的数字,不仅为黄石赢得了国家一类口岸和全国主要港口的殊荣,更为其打造了闪耀的“金字招牌”,见证了黄石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发展。

开启绿色转型新篇章

江水滚滚东去,潮起又潮落。

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,外贸码头和客运码头逐渐与市中心连成一片。码头经济曾为黄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然而,多年来的过度索取,长江岸线不堪重负,货物散乱堆在江边,导致扬尘、垃圾对江水污染严重。特别是码头装卸进出车辆导致的粉尘污染、噪音污染、交通堵塞等,影响着周边市民的生活。

大乱必大治。

2016年1月5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,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定调: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,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。”“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,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。”

我市积极响应号召,坚持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。

2021年6月,随着最后一艘江苏籍轮船缓缓驶离黄石港外贸码头,这个承载了黄石对外开放重任的码头,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,正式退出港口装卸业务。

随后,外贸码头积极推进岸线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、沿江大道建设、游轮港建设等工作,开启了绿色转型新篇章。

如今,随着外贸码头临江步道、绿道等建成,其环境治理成效日益显现,居民生活环境大幅改善。

天桥社区工作人员金钊成表示:“现在社区居民都喜欢在江边散步、聊天、锻炼身体,享受美丽的滨江风光。”

在外贸码头不远处,卸矿机码头刚刚修缮完工。

据介绍,卸矿机码头是黄石历史上最早的一座铁路、水路联运机械化码头。如今它以工业遗产遗址的身份,被保护修缮,成为展示城市历史的载体。

卸矿机防汛抗洪项目负责人柯善启介绍:“卸矿机码头是1939年动工、1941年建成的,是日本侵华、掠夺我国资源的真实写照。如今,它已成为我国现存最珍贵的工业遗产,于2006年被列为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’。因为地势低洼,这里一直是防汛的重中之重。”

据介绍,卸矿机码头防汛抗洪加固工程,于今年4月8日启动,目前工程基本完工,目的是加强码头的防洪能力,保障遗址的安全与完整。

自长江大保护政策的推进实施,黄石港外贸码头旧貌换新颜,成为黄石绿色转型发展的代表。

从码头经济到游轮经济的嬗变

绿色转型,催生出绿色经济的发展。

从外贸码头沿江大道的步道往下走,行至交通路路段,道路两旁的商铺琳琅满目,令人目不暇接。

随着交通路步行街的提档升级,外贸码头周边的商贸经济显得更加活跃。

外贸码头生产业务停产和客运码头原有功能退出后,2023年,黄石港区对码头旧址进行了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,结合港务集团转型发展规划,投资建设黄石游轮港外贸码头段滩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。

据欧阳高明介绍,该项目位于黄石港外贸码头和客运码头内,东至卸矿机、南至沿江大道、西至海观山、北临长江,呈带状分布,总用地面积71666平方米,场地内建筑面积约为25854平方米,环境整治滩岸岸线长度约725米。

整个项目分两期建设。其中一期工程于2023年7月动工,计划在今年8月前完工。项目主要包括建筑物改造、道路、绿化、停车场及水电工程等。

“停车场内规划有490个车位,配有光伏充电桩,方便市民出行。利用交通路步行街重装开街的契机,力争通过便捷的交通和项目建成后的综合功能,融入步行街商圈,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。”欧阳高明说。

从码头带动周边经济发展,形成相应商圈,到游轮港项目积极融入周边商圈,无不说明码头与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。

游弋在长江中的游轮,沿江停靠在拥有游轮港口的城市,游客们得以借此机会踏上陆地进行休闲娱乐。

项目二期工程正是以游轮管理服务与娱乐休闲为核心的发展方向,重点建设游轮码头、游船管理服务中心、娱乐休闲集群等,构建新一代复合式游轮港休闲综合体,集文化旅游、文艺展演、水上游客集散、爱国教育为一体的城市滨江休闲旅游消费“打卡地”。

游轮港口的建设和运营将吸引中福在线,连环夺宝的游客前来观光,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,提高城市的知名度。

“黄石港外贸码头,连接了交通路、南京路、广场路等繁华路段,在吸引游客旅游观光的同时,也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。”欧阳高明认为。

从货运到游轮港,从工业到向旅游业迈进,黄石外贸码头的变迁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缩影,更是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生动实践,实现了从码头经济到游轮经济的嬗变。

见证者说

黄石港区胜阳港社区居民陈建国:我从小住在外贸码头附近,至今已有53年了。如今,我感觉到空气更清新、环境也更安静。昔日的火车轨道已不在,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步道,成为我们散步、遛弯的好去处。沿江大道的建成,更是让出行变得便捷,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。

黄石港区天桥社区工作人员金钊成:外贸码头的岸线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、沿江大道建设的展开,不但为城区居民的休闲、健身、娱乐提供了一个好去处,也改变了沿江地区的环境面貌,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形象,社区居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。


外贸码头游轮港项目施工现场

外贸码头与客运码头